抱怨、抵触某些学科,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3-08-29 责任编辑:admin  来源:质评办/ 高教所 

Q:我是一个大一的学生,对一些公共类的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等这些课程,有比较强烈的排斥情绪。这些课程内容都是老生常谈,教学方式几乎都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我为中国的教育而悲哀,学了近十年英语,听也听不懂,说也不能说;政治之类的课程,初中学了,高中又学,大学还学。虽然我知道这就是当今国内教育的现实,也很清楚这一切我无力改变。但抱怨、抵触的情绪一直无法消除。请问:我应该如何调整自己呢? 探讨: 这个问题确实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值得我们探讨。   每个人,无论条件如何,也无论在哪个教育阶段,都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有限的条件和资源。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不能否定,教学方式有一定的问题,但作为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基础,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也不能否认,出过很多非常杰出的人才,也出过一些抱怨和放弃的人。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中,比较适当的举措就是,改变可以改变的,对于那些暂时难以改变的东西就不去多想了,也不太多地牢骚满腹,不要让这种消极情绪困饶着你,采取平和的心态,修正态度,调整情绪,把握时机和成功的钥匙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在大学,不同于中小学,不一定所有学科都要学得很好,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专业有一定的取向。对于那些不想学的学科,就只要大致掌握不挂科就可以。在大学里,学会把时间、精力花在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上,并借助这种迁移,不刻意为那不想学的科目产生反感、抵触等消极情绪。 退一步说,任何事物都有积极地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比如说上述的政治类公共课,除了在内容上有一定的重复性以及说教性以外,也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时代性,更重要的是,它们能让我们学会用辩证的和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改善自己的看问题的方法方式,提高自己的辨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在国内,英语教学确实不注重口语听力,对语法太注重。但是,注重语法,注重课堂讲授,本身不是一件坏事。有些内容,虽然课堂教学不能很好地提供,自己可以寻找机会,如参加英语角、朗读、听外文电台、看欧美原版电影,通过这些锻炼和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口语听力。 在大学,希望我们能学会逐渐地全面、客观地看问题。发现不好的地方,不能仅仅是抱怨和抵触,如果这样只会给我们带来沮丧和消极。一定要注意,在抱怨和抵触以后,要学会分析这些现状的原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举措去解决它。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洪山路98号长沙学院-致远楼

版权所有:长沙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办公室/高等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