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 > 科学研究 > 正文

2017年湖南省学习型社会建设研究基地情况汇报

发布日期:2017-12-30

.基地概况:主要反映基地的建立和机构设置、运行机制、研究特点、主要成绩等整体综合情况

湖南省学习型社会建设研究基地创建于20061月,2007111日被正式列入第三批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基地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12人,其中教授 8,博士   人。作为湖南省唯一一个以学习型社会建设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研究与咨询机构,该基地通过整合高等教育、管理、经济、哲学等优势研究力量,搭建了多学科渗透的研究平台,致力于为湖南省建设学习型社会、长沙市建设学习型城市提供服务。基地逐步形成了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学习型社会建设与学习创新研究,学习型社会的组织建设研究,学习型社会的文化建设研究。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术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地管理,我们建立并逐渐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如《基地建设经费使用办法》,《基地科研成果资助办法》,《基地学术交流例会制度》,《基地专兼职研究人员管理制度》等。在这些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中,基地管理逐渐规范与科学,提高了基地的科研效率。

自基地获批以来,基地研究人员围绕着基地申报课题与发表论文,共主持承担与本研究基地相关的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项。获得“湖南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湖南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湖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4年度)1项。另外,基地及时应对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如,响应党中央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号召,主持完成了省委宣传部委托的研究项目《推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研究》,供政府部门决策参考。

.基地负责人和首席专家的情况

(一)基地负责人简介

胡石明,,汉族,196210月出生,湖南岳阳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战术导弹总体设计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管理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827月在江南机器厂工作;19909月在中南工业大学工作,历任学生工作部正科级干事、副部(处)长等职;19961月任长沙市西区区政府科技副区长;199712月任长沙市岳麓区政府副区长;20024月任长沙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20083月任长沙市科技局党组副书记、局长;201311月任长沙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20153月任长沙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市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20158月任长沙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二)基地首席专家简介

屈林岩,男,湖南祁东人,196111月出生。长沙学院副书记,兼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学博士。全国高校学习改革与创新研究协作组理事长,全国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先后获“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2001)、“全国优秀教师”(2001)、“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2)、“首届湖南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2002)等荣誉称号;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6)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006)。主持完成的教学科研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南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3)、湖南省高等教育教研教改成果奖一等奖(20052013等多项奖励。

屈林岩教授主持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两项——《学习型社会与大学学习改革和创新研究》、《学习型党组织的学习能力建设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22篇,其中《光明日报》和《中国教育报》教育理论版3篇,其余均为CSSCI来源期刊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其中,发表在《教育研究》2009年第5期发表的论文“学习型社会教育范式的转变与学习创新”被《新华文摘》2009年第18期全文转载,并获“湖南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二、基地特色和方向:集中反映目前基地主要研究特色和方向(限定在400字以内)。

基地在建设与发展中,逐渐明确了三个主要的研究方向和特色:其一,学习型社会建设与学习创新研究方向,围绕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这一主题,以学习创新为切入点,重点研究了学习型社会的内涵与特征,学习型社会建设与学习创新的关系,学习型社会建设对大学教育教学创新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学习型社会学习创新的目标、内容等问题,在学习创新与学习能力研究方面逐步形成了特色。其二,学习型社会的文化建设研究方向,围绕学习型社会的文化建设这一主题,重点研究了学习型社会的文化特征,学习型社会的文化创新,在长沙文化背景下的学习型社会建设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特色。其三,学习型社会的组织建设研究方向,围绕学习型社会的组织建设这一主题,重点研究了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高校的内涵与特征,各级各类学习型组织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和意义等问题,在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高校研究方面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特色。

三、基地成果:主要包括基地成员围绕基地研究方向形成的研究成果,包括获得的国家和省社科基金项目、获得的省部级以上奖励、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以及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成果(限定在600字以内,可用图表形式反映)。

(一)获得的国家和省社科基金项目

2014-2016年期间,基地专兼职人员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即钟云华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社会资本视域下贫困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研究(CIA140191)”。共获得省社科基金项目3项,共包括2项一般项目“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的社会流动效应评估及优化研究——以湖南为例”、“场域理论视域下近十年湖南大学毕业生求职渠道变迁逻辑研究:2006-2015年”,以及1项目重大招标项目“我省进一步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1 获得的国家和省社科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

其他省级项目

项目数

1

3

12

 

(二)获得的省部级以上奖励

2014-2016年期间,基地人员何旭明获得“湖南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2015年)、“湖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2014年)。

(三)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

由基地人员钟云华执笔撰写的提案《促进湖南新生代海归就业创业的建议》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省委书记徐守盛,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豪,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副省长蔡振红等领导的批示。

  1. 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成果

    省级重大招标项目“我省进一步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的思路和对策研究”,提出了湖南省进一步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的思路和对策,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承担并圆满完成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的重大共建项目“长株潭城市群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中的一个子课题研究——“长株潭城市群学习型社会建设”,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四、主要经验:各社科研究基地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具有全国或全省影响的工作经验

    基地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形成了以下具有一定影响与特色的工作经验。

    (一)开设基地开放性课题

    为推动本研究基地科研学术水平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基的建设与发展,基地开放项目面向全省乃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及其它学术组织与企业,选择具有资质及最有研究基础的科研人员承担基地开放项目,坚持导向、突出重点、公平竞争、择优立项、确保质量。基地开放项目设立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三个级别。申报者必须从事实际研究工作并能够负责组织项目的实施。一个项目只能确定一个项目负责人,在确保主持项目完成的前提下,可参加他人主持的项目1项。项目研究管理过程具体包括《开题任务书》、《中期研究进展报告》、鉴定与结题。基地开放项目完成后,负责人提交的最终成果均须先进行专家评审鉴定,通过评审鉴定后再根据评价意见确定是否予以结项。

    (二)采取基地成果后期资助

    为了鼓励研究基地专兼职研究人员围绕基地主要研究方向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提升湖南省学习型社会建设研究基地的建设水平,根据基地建设与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基地成果后期资助。后期成果资助适用于基地专兼职研究成员完成的著作和论文,资助经费以出版资助经费或项目研究经费形式划拨。根据成果内容与基地主要研究方向的符合度确定资助额度,研究成果若属于基地主要研究方向则给予本办法所定标准的资助,若与基地主要研究方向高度相关则给予本办法所定标准的50%资助,若与基地主要研究方向无关则不予资助。成果内容与基地主要研究方向的符合度由基地首席专家、基地负责人和主要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商议确定。

    (三)开展基地学术例会

    为了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活跃学术思想,养成科学精神,促进研究基地专兼职研究人员学术水平的提高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提高教学科研成果的质量,提供多重视角交叉融合的交流平台,基地逐渐形成了学术交流例会。每次选定一个中心议题,由一个人作主题发言,参与者就此展开讨论。每次主讲人的分享主题就是沙龙的主题。主讲人应提前三天将沙龙内容简介发给沙龙主持人及其他参与者。 为保证学术交流的质量,报告人必须认真准备,并安排提问、讨论时间。每次学术交流凡本基地内专兼职研究人员不得无故缺席,并应积极参与讨论。

    五、存在问题:基地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

    (一)基地目前存在的问题

    基地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一是如何与时俱进,把学习型社会建设与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怎样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形势,适当调整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二是理论研究成果如何更好地运用到改革实践之中,实现研究基地的实践价值。作为湖南省唯一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研究基地,基地的中心工作是开展有关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开展理论研究并不能闭门造车,而要与实践联系起来。如何把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结合起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重要问题。三是如何进一步凝练基地特色,提高基地的整体研究质量和研究水平,争取出更大的成果。尽管本基地在研究过程中,初步形成了一些研究特色,但是这些特色并不鲜明,研究的整体水平有等进一步提升。

    (二)改进措施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基地将积极采取以下改进举措:一是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要好好领会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有关精神,与时俱进,进一步调整今后研究的主攻方向,围绕党的大政方针设置开放课题,让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长沙市和湖南省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相关决策,把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二是加强调查研究,联系我省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实际状况,加强问题意识,找准湖南省学习型社会建设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三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扩大学术交流,拓宽研究视野,提高研究水平。

    六、下一步打算:基地发展的目标规划和相关措施

    (一)基地发展的目标规划

    1.在加强基地的三个基本方向的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学习型社会建设在当前精准扶贫方面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湖南省学习型社会建设,更好地服务于领导的决策咨询。

    2.增加项目的获批率,“十三五”期间,基地开放性项目立项12项,力争成功获批10项左右的省部级项目,力争国家级课题取得新的进展。

    3.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十三五”中力争发表10篇左右的CSSCI期刊论文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出版专著1-2本。

  2. 相关措施

  3. 加大基地开放性项目的遴选、开题、中期检查与结题检查,确保基地开放性项目的质量,有效为厅级、省部级、国家级项目的基础,为成功申报相关课题奠定基础。

    2.加强指导基地人员课题申报,提高课题申报的成功率。

    3.加大后期成果资助,进一步激发基地专兼职人员的积极性与创新性。

    4.加大学术交流,进一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两头腿走路的方针,在学术交流中开阔基地人员的眼界,让新的思维相互碰撞,激发基地活力。

    5.进一步规范并健全相关制度,提高执行力度与成效。

    6.进一步加强基地团队建设,引进专业研究人员1-2名。

    上一条:2017年高教研究工作总结

    下一条:如何加强党组织理论学习能力建设